澆注做為機床鑄件的核心工藝,位置的選擇是十分重要的,直接影響著機床鑄件的精度和總體質量的好壞,嚴格遵守以下原則:
1、在澆注開始階段采取先細流慢澆的方法,待澆注系統被金屬液充滿后,即可加大澆注速度越快越好,
但以澆口杯為金屬充滿而不外溢為準則。
2、熔煉鑄鐵應選用材質為鋼板,爐身為圓筒形的沖天爐。合適的澆注溫度應根據鑄件的大小、形狀及壁厚來確定。對形狀復雜的薄壁鑄鐵件,澆注溫度約1400℃左右:對形狀較簡單的厚壁鑄鐵件,澆注溫度約為1300℃,
3、對于平面較大并且質量要求高的鑄件表面或主要的加工面,應將鑄件的大平面放在鑄型的下方,表面置于鑄型的側面或傾斜放置進行澆注。同時盡量立著或傾斜著澆注,這樣有利于在較高的金屬液壓力下布滿鑄型,防止澆力的不足。而對于需要補縮的鑄件,應將其截面較厚的部分放于鑄型的上部或側面,這樣便于在鑄件的厚壁處放置冒口,使其按照正確的順序凝固,利于鑄件補縮。
4、澆注前應估算好每個鑄型需要的鐵液量,安排好澆注路線:澆注時注意擋渣,澆注過程中應保持外澆口始終充滿,這樣可防止熔渣和氣體進入鑄型。澆注過程中可中斷,在消失模鑄件澆注時,保持連續地注入金屬液,直至鑄型全部充滿。否則,就易在停頓處造成鑄件整個平面的冷隔缺陷。